大家好,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蒙古王爷酒价格的一些知识点,和蒙古王酒42度清香风格的问题解析,大家要是都明白,那么可以忽略,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,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!
《雍正王朝》那个肥头大耳的蒙古王爷到底是谁他是谁的人
在电视剧《雍正王朝》中,确实有一个肥头大耳的蒙古王爷,但他并没有名字,只是被冠以一个统称,即“蒙古王公”。
之所以没有给这个人取个名字,很重要的原因在于,他出场次数不多,看起来只出场了两次,剧中大多数的情节也和他没什么关系,所以就用“王公”来称呼他也没什么不妥的。
但就是这样一个仅仅出场两次的路人甲角色,却对《雍正王朝》的主线剧情起到了重要影响。
他第一次出场是在康熙率诸皇子前往木兰围场射猎的过程中,当时八阿哥射杀猎物虽然不是最多的,但抓的都是活的,一下子就凸显了他“贤王”的形象。康熙把本来作为太子贡品的金如意拿来作为射猎的赏物,遂问赏物应该赏给谁。这位蒙古王公站起来说,上天有好生之德,所以该赏给八阿哥。
康熙当时就愣了,不知道该如何回答,因为他深知胤禩是假仁义,装出贤王形象来也是为了夺嫡。如果真把金如意赏给他,这其实就是向朝野传递了一个信号,那就是对胤禩的认可。
可就在这时,弘历站出来替康熙解了围。他旁征博引,还一个劲儿地夸赞康熙。康熙听了很受用,最后决定把赏物赏给弘历。
但是,这位蒙古王爷并不是八阿哥的人。如果非要把他划入某个阵营中去,他应该更倾向于十三爷胤祥继位。
我们知道,蒙古势力与清朝关系最近,蒙古诸部接受清朝的管辖,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。所以,为了拉拢蒙古诸部,清朝常利用和亲,密切双方的联系。而在剧中,邬思道曾提过,十三爷胤祥的外公是蒙古喀尔喀部的大汗。如果从蒙古自身利益出发,蒙古诸部肯定更希望大清未来由十三爷胤祥继位。
但这位蒙古王公为何没有直接提出赏物应赐给胤祥呢?毕竟胤祥射杀猎物最多,获得这件赏物也是理所应当的。
这就要考虑到当时的特殊情况。
当时夺嫡之争初起,太子无能,八阿哥胤禩树大根深,形成了庞大的八爷党,朝堂之上几乎无人能够撼动,就连后来康熙想要通过推举新太子来坑老八一把,都不能直接把八爷党摁下去,只能用捧杀的办法,更何况是其他人。
而蒙古诸部本来就是依附于清朝,臣服效忠于清朝皇帝的。如果蒙古王公这次真的站出来说胤祥更应获得赏物,一旦胤禩真的成为后继之君,对他肯定不是好事,甚至会给他带来灾祸。所以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,他当然要推举胤禩。更重要的是,这位蒙古王公和康熙一样,十分懂得“捧杀”这把软刀子的力量。他越说胤禩好,康熙就越会忌惮胤禩,相反,如果他说胤祥好,那康熙忌惮的就该是胤祥了。
等到这位蒙古王公第二次出场,差不多就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了。当时四爷胤禛已经继位,西北战事又起,朝廷派年羹尧任抚远大将军,平定了叛乱。但年羹尧的势力却日益抬头,他虽远在西北,但手握重兵,还垄断了朝廷用人行政大权。如何顺利解除年羹尧的军权,是雍正要深思熟虑的问题。
这时,蒙古王公又起到了重要作用。他恰好在这时邀请年羹尧会晤,把年羹尧调出大将军行辕。岳钟琪、伊兴阿等人在图里琛的协助下,得以趁年羹尧不在行辕,迅速完成了人员上的调动。待年羹尧得到消息赶回行辕时,他手下的几个都统早已调走了,兵权也尽归岳钟琪。到这时,除了乖乖跪下听图里琛宣读上谕,年羹尧再也没有其他选择。
由此可见,在这场旨在解除年羹尧兵权的秘密行动中,这位蒙古王公坚定地站在了雍正一边,并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光绪年还有蒙古王爷吗
没有。
中国最后一位蒙古王爷逝世,为成吉思汗34代嫡孙,成吉思汗第34代嫡系子孙、中国最后一位蒙古王爷奇忠义,因病医治无效,于07年9月1日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逝世,享年81岁。
1206年,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在蒙古鄂嫩河畔称汗,尊号成吉思汗。成吉思汗不断对外发动战争,逐渐吞并了金朝、西夏、西辽、花拉子模、大理,招降了吐蕃,建立了大蒙古国(蒙古帝国),势力延伸到了西亚和北亚地区,最远一度到达了东欧和埃及。
除主体政权外,其余占领的地区由成吉思汗的子孙分封统治,也就是四大汗国。
1271年,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取《易经》“大哉乾元”之意改国号为大元。1278年迁都燕京,称大都。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。
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,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,如元日战争、元越战争、元爪战争等。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,政治始终未上正轨。后期政治腐败,权臣干政,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,导致元末农民起义。
1368年,明太祖朱元璋率军攻克元大都,元朝灭亡,元惠宗北逃继续使用“大元”国号,史称北元,1402年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,北元灭亡。
元朝灭亡后,蒙古分裂为许多部,后来,按照所居地域逐渐形成为三大部分,即:
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人称为漠南蒙古,亦即科尔沁部;
分布在今蒙古国境内的蒙古称为漠北蒙古,亦即喀尔喀部,喀尔喀蒙古;
分布在新疆、青海和甘肃一带的蒙古称为漠西蒙古,亦即卫拉特部,也称为厄鲁特(额鲁特)蒙古,明朝称瓦剌。鞑靼和瓦剌是明朝时期威胁中原的两大主力。
清代的蒙古亲王有多少,与宗室亲王具体又有哪些区别
蒙古亲王爵位是清朝除宗室爵位,功臣爵位之外的另一大爵位体系。高于功臣爵位体系(最高封民公),低于宗室觉罗(爱新觉罗)爵位体系,是清王朝统治和维系蒙古(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)地区所封赐的一种爵位体系。
内属蒙古(内扎萨克蒙古)下设扎萨克(执政官)盟旗体系(管民),又设八旗蒙古(掌兵),朝廷派遣旗盟官员(执政官)管理。外藩蒙古(外扎萨克喀尔喀蒙古)实行扎萨克(执政官)制度,实行部落自治管理,享有高度的自治权,最高统治者由皇帝名义上册封,奉大清皇帝为天可汗(如尊康熙帝为“恩赫阿木古朗大汗”),奉大清年号,定期朝拜和纳贡。
蒙古爵位一共十一个等级,与宗室爵位归宗人府管理不同,蒙古爵位由理藩院管理,内外蒙古略有不同。其中亲王是内属蒙古爵位的最高等级,是外藩蒙古的第二等级(内属蒙古的汗是清朝皇帝),外藩蒙古爵位的最高等级是“汗”。
蒙古汗位有四个,是四大部落联盟的酋长,分别是土谢图部汗、扎萨克图部汗和车臣部汗以及特古斯库鲁克部汗(统领河套等部)。汗的地位待遇高于蒙古亲王,俸禄远低于宗室亲王,年俸仅两千五百两,绸缎四十匹,其象征意义似乎更大一些,等同于蒙古一个地区及大部落的共主。
蒙古和硕亲王爵位是除汗外蒙古最高爵位,也是内扎萨克最高爵位。内扎萨克亲王4人,喀尔喀蒙古有扎萨克亲王4人,阿拉善厄鲁特部蒙古有扎萨克亲王1人,伊犁旧土尔扈特部蒙古有扎萨克亲王1人等。比如曾格林沁就是内扎萨克蒙古中的博多勒噶台(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晋升)亲王。蒙古亲王俸禄银2000两,缎20匹;亲王世子为1500两,缎20匹。
蒙古爵位第三等是多罗郡王,内扎萨克蒙古郡王超过14人,喀尔喀蒙古郡王4人,青海蒙古郡王3人,河套等处郡王1人,合计超过22人,世袭罔替。蒙古郡王俸禄为银1200两,缎15匹。
之后就不一一细说了,蒙古多罗贝勒,固山贝子,镇国公,辅国公俸禄为800--300两(二百两递减),绸缎10—7匹。与宗室爵位不同,辅国公之下没有不入八分公和将军,而是四等扎萨克台吉(土默特左翼旗、喀喇沁三旗称塔布囊),俸银100到60两,绸缎个位数。
再加上固伦额驸,和硕额驸、郡主额驸、县主额驸、郡君额驸、县君额驸等构成了蒙古爵位的主体。
相对于宗室爵位,蒙古爵位的经济待遇差很多,蒙古亲王的政治待遇总体来说比宗室亲王爵位要低一等,如清会典中宗藩见面行礼可以看出,外藩低于宗室,但蒙古亲郡王优点是基本上都是世袭罔替铁帽子王。而且相对于被“软禁”在京城的宗室亲王来说,蒙古亲王享受着“跃马扬鞭,苍鹰为伴”的生活,比提心吊胆的宗室亲王自由的多了。
感谢您的阅读,欢迎您的关注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。
外蒙古有蒙古王爷吗
外蒙古没有蒙古王爷,因为1922年外蒙古就在苏联的扶持下,建立了苏维埃政权,30年代在乔巴山的统治下外蒙进行了残酷的大清洗,黄金家族成员,贵族,喇嘛都在清洗之列,这些人几乎被从肉体上斩尽杀绝,之后的蒙古国题也一直是社会主义共和国,所以封建贵族阶层在蒙古早已不存在了,哪里会有什么王爷?
清朝怎么称呼蒙古的王爷
清朝称呼蒙古王爷叫汗。
清朝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,任命为札萨克(旗长),札萨克世袭。
封爵有:汗、王、贝勒、贝子、公、台吉。(塔布囊不是爵位)
葛尔丹挂的时候,公主喊他可汗。
蒙古爵位具体如下:
1亲王
2郡王
3贝勒
4贝子
5镇国公
6辅国公
7札萨克台吉
8一等台吉(塔布囊)
9二等台吉(塔布囊)
10三等台吉(塔布囊)
11四等台吉(塔布囊)
12固伦额驸
13和硕额驸
14郡主额驸
15县主额驸
16郡君额驸
17县君额驸
清朝蒙古王爷的等级,以及他们的妻子的人数,都分别封什么
亲王是一个嫡福晋(一般为满人)
四个侧福晋(一般为汉人)
妾、媵妾、另室所居数人
郡王福晋1人,侧福晋3人,妾、媵妾、另室所居数人
蒙古国还有没有王公贵族
我觉得蒙古国已经没有王公贵族了
因为,以前蒙古追随前苏联,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,蒙古的体制追随前苏联,也就是社会主义国家,当然就没有王公贵族了
现在苏联解体后,蒙古也跟着改了,感觉应该是资本主义国家,但怎么改,经济跟不上,民生也不会有很大改变
END,本文到此结束,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本站哦!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西风酒7两半零售价53度,西凤七两半是什么酒
2025-08-02 02:47:36西凤酒52度10年价格是多少?
2025-07-26 02:16:16泸州福酒原酿52度价格表(泸州福幸福记忆酒42度)
2025-07-26 00:08:34茅台集团酒价格品牌(探析茅台集团酒的市场定位与价格步骤)
2025-07-24 00:13:46千年酒香传承,董酒:中国白酒文化的瑰宝
2025-07-20 01:22:34